|
湖州荻港徐緣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荻港漁莊,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這里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桑基魚塘系統核心保護區的所在地,傍依古運河畔,人文歷史源遠流長,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歷史上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中央,漁鄉荻港”之說。
桑基魚塘系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西部,形成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千百年來,區域內勞動人民發明和發展了“塘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生態模式,最終形成了種桑和養魚相輔相成、桑地和池塘相連相倚的江南水鄉典型的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景觀,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蠶桑文化,“種桑、養蠶、養魚整個過程是生態、安全的。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評價桑基魚塘是“世間少有的美景、良性循環典范”,2017年11月23日“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湖州市的一張金名片,見證了“天人合一”“利用厚生”的生態理念在湖州社會變遷中的歷史傳承。
荻港漁莊是桑基魚塘核心保護區內唯一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自2006年漁莊成立以來,一直秉承“保護桑基魚塘品牌,傳承千年魚文化”的主題,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桑基魚塘系統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工作。而荻港漁莊的創始人徐敏利正是從這片土地上成長的,深諳桑基魚塘重要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傳承人。在她的倡導下,她和她的團隊利用當地荒廢濕地、老桑地、小魚塘等依托荻港古村和境內豐富的水域生物和農產品資源,通過對土地整治、改造,建起了這個以桑基魚塘為依托,集非遺餐飲(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家菜)、特色民宿、婚宴會務、生態農業、地域文化、科技養殖、養生保健等休閑旅游產業為一體的綜合體。目前,荻港漁莊占地面積700畝,總投資達3億元。園區內外有1000畝的淡水魚養殖區,200多畝果蔬基地。擁有員工600多人,餐位3000多個,客房200多間,各種類型會議室12個,并設有一流的會務接待、婚慶設施及配套服務。荻港漁莊還先后接待了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厲無畏,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等領導,受到高度贊揚。正如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寄語漁莊徐敏利:“真誠地用心耕耘您足下的土地,便會報以燦爛的鮮花和豐碩的果實。”正是如此,徐敏利也成為了一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保護與傳承的踐行者。
荻港漁莊始終秉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十七年堅持做一件事,保護、傳承、利用、宣傳桑基魚塘。建有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歷史文化館,禪茶館、絲綢館、湖州筆道藝術館。獲得了全國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漁業主題公園、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等20項國家級榮譽稱號。2017年在亞太鄉村旅游發展報告中,荻港漁莊還榮幸被納入聯合國六個成功案例之一,是目前浙北地區最具特色的療休養基地和研學教育實踐營地,也是世界唯一的桑基魚塘系統訪問中心。
一、文化底蘊深
荻港漁莊是桑基魚塘保護與傳承的踐行者。自開業以來,接待了國內外各級領導、文化學者、專家院士、國際友人等知名人士,從文化、科技、美食、節慶到出書刊、設講學、建展館、做傳媒,利用一切載體和渠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傳湖州桑基魚塘文脈的千年傳說,并帶動核心保護區原住民積極探索桑基魚塘與生態、休閑,體驗、觀光的綜合利用,讓古老的漁村永葆特色魅力。十七年來在文化顧問王似鋒老師的倡導和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己經連續舉辦十四屆魚文化節,“湖州·南潯魚文化節”并被認定為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每年節慶之際,漁莊匯聚成千上萬的游客與村民一起唱魚歌,跳魚舞、吟魚詩、猜魚迷、舞魚龍、玩魚賽、敲魚樂、燒魚菜、開展魚桑文化展示與論壇,營造了一場場獨具特色的魚桑文化盛宴。成立了荻港漁莊藝術團,先后承辦了浙江省農博會湖州魚桑文化展覽、義烏全國文博會湖州魚桑文化展覽、北京世園會浙江館湖州日的桑基魚塘主題展等知名展會,同時還參加了韓國、日本等地舉辦的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大會期間還舉辦了“魚桑萬代”等桑基魚塘主題書畫展。至今,已保存魚桑文化作品一千多件,編撰魚桑文化書籍10余本。2019年12月,全球首個以農業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書屋“積川書塾”在荻港漁莊成立,書塾將打造成為國內外農業文化遺產研究成果庫、宣傳資料庫、信息庫和杰出研究者的檔案庫。
二、產業基礎實
荻港漁莊下設湖州荻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近年來以開發桑基魚塘文創系列產品為主,如蠶絲紙、蠶繭燈、蠶繭鏈等一批文創精品,成為湖州向世界展示本土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創建了湖州阿大湖桑茶專業合作社,邀請了全國知名專家在漁莊舉辦“湖桑茶”論壇,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標準《湖桑茶制作技術規程》。
2018年成立湖州桑基魚塘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高標準廠房15000平方米, 食品廠以“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契機,傳承桑基魚塘生態循環理念,有效、科學整合系統內桑、蠶、魚等各種農業元素,以本地區傳統特色美食為基礎,融合傳統魚桑文化和現代健康食品加工技術,深度開發魚桑系列產品。
淡水魚制品:黑魚片、黑魚絲、開背草魚、開背鱸魚、鱸魚片、泥鰍片、松鼠桂魚等一系列魚制品。
湖桑茶、桑陌糕點產品:湖桑茶、桑果糕、桑黃餅、桑魚酥、桑葉糕、桑果脆、桑果酥等一系列美食。
公司下一步將依托桑基魚塘和陳家菜品牌,開發預制菜,進一步提升桑基魚塘農業系統的“三產”價值,輻射帶動農村增效、農民增收!同時提升湖州的知名度,通過挖掘本土文化的價值,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三、科技引領強
荻港漁莊自開業以來一直堅持發展生態、科技農業。與上海海洋大學、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浙江大學、湖州師范學院等高校院所保持密切合作。荻港漁莊在2016年成立了國內首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院士專家工作站,2018年第二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致力于為村民提供魚類生態養殖技術和魚桑產品開發服務。2021年1月25日,建立了第三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院士的領導下,雙方圍繞生態健康食品的技術研發與生產等方面工作進行合作和重點攻關桑基功能性食品研發。并將“湖州桑基塘魚”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
2008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金卡會員單位;2015年1月被評為“浙江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016年11月荻港漁莊桑基魚塘產業創新研發中心被評為“浙江省農業企業科技研發中心”。近些年主要開展的科研項目合作涉及養殖水面水質凈化和綠色水產品生態養殖(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甌江彩鯉高效、健康養殖模式與環保型配合飼料開發研究(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淡水青蝦池塘高效生態精養新模式的研究與示范(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智慧生態養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等14個科研項目。
四、研學旅游興
2019年1月,荻港漁莊桑基魚塘研學基地成立,成為首批湖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也是以農耕文化為核心的首個魚桑文化研學基地。2019年4月,正式成立國內首家以傳統魚桑文化為主的“湖州魚桑文化研學院”,并聘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先生為湖州魚桑文化研學院總顧問。2019年6月,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馬洪濤與湖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慶瑜在北京世園會“浙江湖州城市主題日”啟動儀式上為湖州魚桑文化研學院揭牌。2019年12月,湖州魚桑文化研學院被認定為浙江省中小學生校外實踐教育研學營地,實現了魚桑文化研學基地與營地的健康發展。目前營地教師隊伍共有12名研學導師,18名輔導老師,20名輔導員。在院長王似鋒的帶領下,結合江南太湖流域獨具特色的桑基魚塘系統的優勢,圍繞湖州桑基魚塘歷史人文和魚桑農耕,開發了探魚源、養魚經、捕魚樂、品魚味、拓魚磚、淘魚玩、畫魚情、讀魚詩、傳魚說、拜魚神等40項研學活動,推出了學敲漁家樂、捕魚比賽、蚌殼畫、陶泥制魚、繅絲車、展館研學、包粽子、蠶繭燈、碑拓體驗、漢磚拓片、繭花手藝、湖筆制作等12大精品課程,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歷史、勞動教養等各學科內容。目前,正在探索運用網絡平臺進行魚桑文化研學傳播,開設傳統魚桑文化與現代科普相結合的研學課程,實施分年齡段的研學課程,積極倡導用一生情懷、哺萬代魚桑。
五、發展勢頭好
荻港漁莊作為桑基魚塘訪問中心,一直將保護、傳承、發展桑基魚塘魚桑文化為己任,以鄉村振興為目標,至今共出版魚桑文化書籍19本,培養桑基魚塘小傳人200多人,開發科技項目17個,帶動當地就業近千人(其中300位員工是本村人、臨時員工300人),帶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為鄉村發展助力,2020年開始,荻港漁莊與荻港村產村融合,打造了一條苕溪漁隱荻港美食一條街。未來,將通過科技產業創新,打好生態牌、文化牌,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將桑基魚塘的保護開發融入踐行“兩山”理念的目標任務,將水鄉生態文明融入“美麗中國”建設,著力把荻港漁莊建設成為“一區五基地”,即桑基魚塘文創產業基地、江南水鄉生態觀光休閑基地、魚桑文化研學旅行基地、綠色水產品生態養殖基地、魚桑文化傳承展示基地,打造全國知名、長三角一流的生態魚桑休閑旅游示范區,成為“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