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村鄉村微度假目的地,位于烏鎮西柵歷史街區北側 500 米,緊依京杭大運河,總面積 450 畝。烏村以江南原鄉風情為主題,對原有自然村落重新規劃設計,配套酒店、餐飲、娛樂、休閑活動等一系列的服務設施,是一個用傳統村落打造的微度假目的地。
設計創新:傳統原鄉風情與現代休閑自然融合
烏村以高端鄉村旅游度假區為定位,以“體驗式的精品農莊”為發展重點,在產品與功能上以原鄉風情為特色,結合內部設施的現代化改造,開發了系列體現傳統村落風情的高端休閑度假產品。
烏村在設計建設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村落的肌理、文脈,同時為游客提供了高端的現代化服務設施設備。具體體現在烏村以江南原鄉風情為主題基調,保留村落原有河灣、小橋、農田等空間肌理結構,不動原有屋舍的一磚一瓦,房屋內部按照精品酒店的高標準裝修,網絡、空調、暖爐、現代化衛生間一應俱全,為游客提供了舒適的居住體驗。但在裝修上體現了傳統農耕文化主題特色,將村落傳統的生活和記憶轉化成符號進行設計點綴:根據村子原本的產業結構和文化特色,設計了漁家、磨坊、酒巷、竹屋、米倉、桃園等主題的江南水鄉民宿組團;同時布局了知青年代(餐廳)、村委會(游客服務中心)等體現原鄉記憶的公共空間。這是“舊瓶裝新酒”,但一些傳統的村落習俗,還是巧妙地保留下來,房子與桃、竹、樹林、水塘、菜園的傳統布局依然沒變,那正是江南水鄉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
除了保留原有建筑風貌外,烏村新增的建筑設施也處處體現傳統原鄉風情與現代休閑的自然融合。成片的稻田中,“麥田餐廳”優雅坐落,游客可以一邊享受高端美食,一邊透過四面玻璃,看到風吹稻浪,滿目金黃,而推開餐廳的落地門,就是一座露天的“稻田泳池”。為游客定期提供的演藝、酒吧休閑、帳篷露營等活動的建筑和景觀,無不體現了設計師的“隱”字理念。無論是演藝吧的海草屋頂,游船碼頭的木質長廊,還是青墩烏墩的人工臺地,都與烏村固有的鄉野自然風貌完美融合。
運營創新:一價全包和CCO模式有機結合
作為一個大烏鎮全域旅游的創新景區,烏村在景區運營管理方面也進行了新的嘗試。
烏村顛覆傳統經營模式,引入國際領先的一價全包套餐式體驗模式,打造中國首個融“食住行游購娛”活動為一體的一站式鄉村休閑度假項目,即打包食住行和30多項免費體驗項目集中銷售。依托景區獨特優勢資源,將全村封閉起來,通過高門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張門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務。
烏村的一大運營特色為“CCO”模式(Chief Cultural Officer,意為“熱忱的文化創意者”),其角色定位于為游客提供面對面的近距離綜合服務,直接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集景區導游和活動指導參與等服務為一身。當游客步入烏村,第一個接觸的便是“CCO”,他會告訴游客有關烏村的一切,比如幾點有活動,幾點有體驗,哪里有美食,也會根據游客的時間安排,給出一個合適的烏村游覽攻略。
烏村每個娛樂活動點均有CCO,他們會與游客一起互動參與各項活動。CCO模式有效的客流分享、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成為了烏村一舉斬獲游客青睞的“創意密碼”。
產品創新: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業態打造
展開烏村游覽全圖,直入眼簾的是一派水網交織和阡陌縱橫的綠色江南鄉村景象。在產品上,烏村致力于打造“住在烏村、吃在烏村、玩在烏村”三在場景。
住在烏村。烏村根據建筑外立面、周邊小景觀、文化元素符號等細節,劃分為7大主題住宿組團。各住宿組團以獨立的鄉村院落為單元,打通了3-4幢原有建筑,內部以連廊相接,每個組團都為游客提供接待臺、餐飲休閑吧、讀書角、娛樂休閑室等公共服務空間,極大的提升了游客的休閑度假體驗。
吃在烏村。烏村美食體驗豐富,其中新鮮健康的“1小時蔬菜”是烏村的特色。極具鄉土味的中晚餐,嚴格按照“當餐到達,當餐使用”的原則,形成“從采摘到上菜1小時”的特色,既美味又放心。除此之外,純正的西餐、豐富的甜品店、噴鄉的米倉煲仔飯、村頭茶室本地阿姨特制的鄉土時令美食都讓游客流連忘返。
玩在烏村。烏村游樂活動豐富多彩,不僅有“接地氣”的傳統農事農活,更有“洋氣”的現代化娛樂方式。無論是親子、情侶亦或獨自旅行,在烏村總能找到最喜歡的活動。烏村童玩館為親子家庭提供托管服務,既能讓孩子玩的舒心,也能讓父母享受休閑。游客可以早晨射箭場開放射箭、魚塘開放釣魚。下午體驗摸魚、釣蝦、古典舞,以及烘焙課、竹編體驗課等。晚上,野鴨酒吧、泳池派對、夜集市還有各種游戲和互動,在烏村文化中心里,可以找到適合各個年齡層孩子的豐富項目,例如樂高積木、攀巖墻、手工DIY坊等寓教于樂的各種活動,家長可以選擇托管孩子,盡情享受怡然自得的假日,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玩。
模式創新:以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烏村所在的地方,原名東瑤村,是京杭大運河邊上古老的自然村落,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收入來源:每天凌晨4點,村民們背上自己農副產品,穿過狹小泥濘的羊腸小道,到西柵沿街臨時設攤售賣。隨著城鎮發展,東瑤村慢慢衰落。2012年前后,村民集體搬遷至新建的農民新村內,一個江南村落就此閑置,面臨消失。而2014年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為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以高端鄉村旅游度假區的為建設目標,對村莊進行保護性開發,促進了周邊村民的共同富裕。
2014年,在全國的鄉村“農家樂”遍地開花的年代,烏村選擇了在保護原鄉風情的基礎上,打造高端休閑度假目的地,以旅游帶動鄉村振興,不僅為村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烏村的旅游溢出效益也為周邊村民帶來了經濟收入,實現了區域共同富裕:烏村的服務人員招聘優先考慮原本的村民,農忙季節,村民們在烏村的蔬果地里翻土、開溝、插秧、放牛、割草,在原有的屋舍里打掃、幫廚等等,做著原來熟悉的工作。烏村餐飲店里的蔬菜,就來自村民的勞動成果。隨著景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烏村外圍的一排排民宿、餐館、汽車接送服務,就是屬于這些年輕人的創業項目,而年輕,才代表著鄉村的未來。
烏村的江南水鄉、傳統風貌、田園風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種新樣本。不僅促進了共同富裕,還保留了鄉村的原鄉風貌,同時內在的時尚、現代、藝術也為鄉村注入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