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西北隴上、河西走廊的一顆明珠,是千年前駝鈴云集的繁華絲綢之路途經地,也是無數旅游愛好者心向往之的遠方。
張掖得地而興,因景而盛,將璀璨的文化篇章都一一記錄在它的自然遺跡和地質地貌上。這里有著擁有地球上除海洋外的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丹霞、沙漠戈壁、高山峽谷等所有地貌景觀。七彩丹霞景區更是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而今日張掖,將如何整裝再出發,邁出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的步伐?
8月17日-18日,第四屆地球科學旅游大會在甘肅張掖召開。280余名地質研究、自然研學、文旅規劃等專家學者、旅游景區負責人以及熱愛旅游的各界人士來到張掖,探討地球科學與旅游產業升級路徑。“地學旅游助力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成為政府、地質研究院、文旅企業等不同群體討論的核心議題。
在一天的開幕及主題報告中,劉嘉麒、王志發、戴斌、王昕、周遠波、魏巴德、王虎紋、孫博、陳祖品、夏雨清(演講順序)10位嘉賓對張掖等國內外地學旅游資源稟賦的地方、對地學旅游行業發展進行探討,共同描繪出中國文旅的新未來。
△ 更多演講嘉賓... (排序不分先后)
本次大會由中國旅游協會地學旅游分會、張掖市人民政府、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張掖丹霞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張掖丹霞景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張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尚友俊、中國旅游協會地學旅游分會會長吳必虎、甘肅省公航旅集團黨委副書記黃錚等領導開場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住建部原總經濟師趙暉、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萬學科、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原司長、國家公園專家委員會委員周遠波等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第四屆地球科學旅游大會的開幕。
這是一場關于“世界級旅游景區”的高端討論,也將為其他旅游城市、地區、景區煥發新生、提質升級提供參考。全國有成千上萬的旅游景點,地學旅游的文化核心是什么?今日的張掖怎樣給自己定位?怎樣展現張掖的地質積淀和人文特色?我們要為后人留下怎樣的自然人文遺產?
——
張掖是中國西部高品位綜合旅游資源富集區,大地的神工造就了“彩虹張掖”奇絕無比的自然景觀,歷史的沉積塑造了張掖濃郁的地域風情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品格。本次大會深入分析地學旅游發展的基本現狀,廣泛探討創新地學旅游發展模式的實現路徑,共同展望地學旅游轉型升級的美好前景,必將為我們科學保護開發地學旅游資源、創建七彩丹霞世界級旅游景區、申報彩色丘陵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推動文化旅游產業提質增效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引。
“彩虹張掖”一定會因大家的到來而更加精彩,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因一場與彩虹的邂逅而更加出彩!
地球科學旅游大會在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背景下,在疫情三年后文旅行業重振的大背景下,能夠在絲綢之路上的張掖召開,從業界、社會影響力和產業發展上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本屆大會嘉賓大咖云集,媒體關注度非常高,并聯動新浪微博、央視頻等進行全程直播,線下和云上同步呈現這場地學旅游界盛會。這是國家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熱潮的新契機。地球科學旅游是解決人們所有在戶外跟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的所有科學問題的一個臺階、步驟,地學旅游行業是一個產業,相信大家能夠通過大會平臺上為地學旅游發展提供新的機會、開辟新的渠道、走向新的藍海。
甘肅公航旅集團大力實施“促民航、交通帶旅游”創新型集群發展戰略,相繼投資100多億元,開發建設了張掖丹霞、武威漢唐天馬城、平涼崆峒山、天水古城等一批甘肅省重點旅游項目,年游客超過300萬人次。特別是七彩丹霞景區成功躋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世界地質公園,打造了中國彩虹山、全國最佳的低空旅游目的地文旅品牌,已成為甘肅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我們將以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水平,積極開發新型旅游消費業態,加快完善景區標準化服務體系,積極創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研學實踐和勞動教育基地等國際國內品牌,讓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張掖在地學旅游這一塊有很大的吸引力,做得也很好。我國有豐富多彩的自然遺產和地質遺跡,總數居世界第一,為國家贏得了榮譽,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
張掖的地貌景觀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性,一定要對這個地貌景觀進行精心保護、研究并開發利用,這是重中之重。具體提三個建議:第一,必須要把自然遺產的定義、定位說清楚;第二,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強科學性的研究;第三,要帶動建立河西走廊黃金地質旅游帶。
張掖這里有情懷,有期待,最大的優勢是資源優勢。我們對地學旅游景區的認識有四個觀點:
第一,科學內涵是地學旅游景區內生發展的巨大空間;第二,人文與自然應當同步提升;第三,一些擬人景觀也可以成為景區IP;第四,安全和保護應該成為地學旅游的兩大關注點。總之,地學旅游博大精深,把旅游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一定能建設出中國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大景區。
真正實現景區高水平、游客高滿意、發展高質量,文化傳承有創造、生態文明有彰顯,為世界旅游業的繁榮貢獻中國智慧的都是世界級旅游景區。
建設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和實踐要點有:一、市場有基礎,游客有期待,國家有要求;二、景觀有價值,文化有底蘊,景區有思想;三、發展有目標,技術有路線,時間不設表。
秘魯彩虹山、中國五臺山等都是張掖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參考。我們要打造一些“炫彩產品”、奇炫的空間氛圍、炫麗的文化品牌,滿足游客對自炫的需求。高品質的產品組合(如奇幻智慧體驗、沉浸式互動表演、極限挑戰心理等)、智慧化的場景設計以及立體的觀覽體系等是張掖創新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能夠采用的中國智慧。
以上,主旨報告的重量級嘉賓分別從中國地質全貌、張掖特質等方面分享,有前沿動態、有犀利觀點、也有誠懇建議。這也說明了張掖的無限可能性。
——
張掖的自然遺產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在總體謀劃和具體工作中,我們要處理好四個重要關系。
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必須要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資源。二是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我們應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使寶貴資源切實得到集約和高效利用。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影響的關系,我們要發揮區域性的旅游資源整體優勢,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甘肅故事和張掖故事。四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關系,我們要發揮好政府激發市場要素,營造市場環境,加強市場監管等職能。
一般景區稀缺的研學空間相對狹小,但地球科學的研學空間特別廣闊,資源非常豐富,為我們打開另外一扇窗。中小學生研學主要是研究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兩種方式。把張掖丹霞地貌一些知識性東西放進中小學生的研學非常重要,知識很重要,方法更重要。一定要提出問題,然后想方設法找一些研究性的方法。
如果把地球科學概念放開,我們的學科大多數都跟它有關。中小學是地球科學人才培養關鍵時代,應該通過知識學習、專家講解、野外活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再通過科學活動,讓孩子體驗科研流程、養成科學素養、進行科學實驗,最終重置科學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地學旅游的相關單位或機構未來大有可期。
張掖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特別的,處在河西走廊1200公里最核心的位置,這直接決定它影響了我們的華夏文明。河西走廊是過去一段歷史時期我們與西方交流的唯一陸路通道,除了歷史人文外,更核心的是地理環境決定這一切的意義。
甘肅可以考慮把河西走廊作為一個主打方向,但絕對不是簡單的旅游或簡單的歷史人文,地學在這其中非常重要。
這幾年我們做了兩個項目,一個寧夏中衛黃河宿集,這是中國第一個民宿集群。為什么這個項目會有這么多人關注?一個是選址,有沙漠、有長城、有黃河邊上繞過,尤其獨特。另一點可能是對在地文化的尊重,我們一直在扶持本地的非遺傳承人,讓手工藝人的作品走入大眾視野,慢慢打開市場。而在草原宿集,我跟夏老師成立了一個公益組織,專門讓老馬重回草原故鄉。
宿集的經驗是,旅游事業不是純粹的商業活動,而是善意與美好的分享。
一個好的宿集對地方帶動非常大,不僅是個人成功或某個品牌成功。項目最大受益者不是民宿品牌,也不是業主,而是地方人民。黃河宿集成為寧夏中衛第一個活下來的文旅項目,并完全改變了這里。一家民宿活化一個鄉村,一個宿集一定要改變一個縣域,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主題報告環節,在分享的言語之間,專家學者們已表達出對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的合理暢想與誠懇建議!
——
分享結束后,當地邀請參會嘉賓到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內考察、觀摩,對景區旅游場景設置、導游講解系統以及文旅產品提出意見與建議。
“張掖彩色丘陵、丹霞和冰溝地貌真是鬼斧神工、名不虛傳,生態氣候都讓人覺得很舒適?!辈饺刖皡^,連綿起伏的彩色丘陵、丹霞、冰溝等地貌,記錄了地球地貌從古至今的變遷。
景區的導游們對地質變遷與深度游路線、最佳觀景點都如數家珍?!艾F在的游客雖說都知道丹霞等地貌,但對其了解比較淺顯,這次的大會和深度體驗是一個讓外界了解張掖自然資源的好時機,比書本更直觀震撼?!?/span>
——
璀璨絢麗的熱氣球表演、巧奪天工的自然遺跡展示、多姿多彩的沉浸式演藝表演……作為大會同期活動,“第三屆張掖七彩丹霞熱氣球嘉年華”舉辦。
40具熱氣球集中飛行表演,讓參會者欣賞到彩虹張掖的自然景觀、欣賞熱氣球與彩色丘陵的唯美邂逅。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打造的沉浸式夢幻山谷光影演藝作品《阿蘭拉格達》,將裕固族民間傳說與地質景觀巧妙結合,開拓夜游丹霞新體驗。“現場觀看很震撼,文旅創新永無止境”。
來源:中國旅游協會地學旅游分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