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在中國旅游協會和滄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下,由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親子貓(北京)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滄州大運河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中國旅游協會親子游與青少年營地分會協辦的“首屆大運河研學旅行研討會暨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在河北省滄州市大運河迎賓館圓滿閉幕。
▲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
會上,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理事長郭傳杰、中國旅游協會副秘書長吳曉梅、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英華、滄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呂榮鋒、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馮慶山等10位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了“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馮慶山
▲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郭傳杰
▲中國旅游協會副秘書長吳曉梅
▲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英華
會上表決通過了《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章程》,產生了理事長單位、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常務理事單位、理事單位及秘書處等組織機構人選。
來自大運河流經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安徽等8省近百所職業院校、35家企業、協會和政府代表出席本次會議。
合 影
▲教育部職成司院校發展處處長任占營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業院校發展處處長任占營表示,要對大運河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精心打造一批研學旅行主打項目和精品線路,把研學旅行作為傳播大運河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提升研學旅行的深刻內涵。要有組織開發研學旅行的優質教學評價標準、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能力項目和教學裝備,培養研學旅行行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努力把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做出品牌、做出成效、做出經驗,建設成為行業認同、區域領先、全國知名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和職教強國建設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曉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與社會實踐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燕在發言中指出,研學產教融合面臨組織機制不健全、融合專業性低、融合開展分散點狀無序、融合評價與監督尚需完善等問題,應堅持“行業指導、多元參與、項目承載、整體聯動、信息支撐”,共建共享文化、人才、資源、標準。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
“研學旅行的重要目標是培養興趣,將課堂上的知識轉變為在場的認知。”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厲新建如是說,“研學旅行是應對發展不確定性的重要基本盤,研學旅行火爆背后是補償性心理下的集中釋放,是一種家長嚴重內卷的表現。”
▲世界旅游聯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昆欣
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昆欣認為,研學專業建設應注重專業鏈與產業鏈的邏輯關系,研學業態特征決定了人才需求,人才需求決定了專業設置,專業設決定了人才標準,人才標準決定了培養方式,培養方式決定了教學要求,按照教學要求設置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等。
▲滄州大運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鳳春
▲蘇州市職業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方立剛
▲中國旅游協會親子游與青少年營地分會會長魏巴德
滄州大運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鳳春、蘇州市職業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方立剛、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魏巴德等從大運河資源、國家級課題、課程設計等方面發表演講。
“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的思考與探索”沙龍
中國旅游協會親子游與青少年營地分會秘書長鄧青主持“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的思考與探索”沙龍,天津工業職業學院院長孔維軍、滄州大運河研究會副會長郎文生、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高慧英、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文化旅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曉、滄州大運河集團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閣、杭州市商旅(運河)集團投資發展部部長潘丹等從行業、院校、企業角度分享心得體會。
大運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現,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意義非凡。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后,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議于次日召開,會上明確了下一步工作計劃“一個目標、五項行動、八大任務”。
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議
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將充分發揮大運河沿線省市政行校企力量,通過企業提供資源、院校培養人才、行業推廣經驗、政府提供支持等形成合力,聯合發布標準、撰寫教材、開發課程和線路、舉辦論壇和培訓,共建資源庫等,推動大運河研學產教融合共同體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