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民宿消費為民宿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能,這種動能有動力也有壓力。民宿行業需要認真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并通過適當的渠道、系統的方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唐人文旅智庫首席專家、唐鄉新鄉居生活社區創始人張曉軍在11月14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主辦的“第二屆民宿消費者座談會”(以下稱“座談會”)上如是說。
與2021年5月30日召開的首屆民宿消費者座談會探討的民宿價格、民宿客群、民宿文化相比,參與本次座談會的大部分消費者認為民宿的價格與品質成正比,雖然消費需求存在多樣性,但是消費者普遍關注民宿安全、民宿特色化、民宿服務水平等問題。
座談會上,來自北京的民宿消費者分享了自己入住城市“民宿”的體驗,青島一家城市“民宿”經營者也介紹了自己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對此張曉軍會長表示民宿本身是一個發展中的、不成熟的事物,但是有一些壓力是民宿不應該承受的,比如對城市短租房的質疑不應強加在民宿身上。
張曉軍會長曾多次呼吁城市民宿即城市短租房不是民宿!
究竟什么是民宿?
——主人是核心!
張曉軍會長表示判斷一個業態是不是民宿最直接、最簡單、最可靠的指標就是有沒有主人。只見房屋,不見主人,不叫民宿。民宿區別于其他任何一種住宿業態和文旅業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主人文化。沒有主人,何來文化?沒有主人文化,它就是只是一種普通的住宿業態。
一位來自北京的資深民宿消費者表示,她選擇民宿時更看重安全性,如衛生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這個觀點獲得了與會消費者的一致認同。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衛生安全更是不容忽視。預定民宿時衛生問題已經成為住客主要擔憂的事項。民宿床單、被罩等用品是否一客一換,能否按照標準規范洗滌、消毒令消費者擔憂,建議加強行業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關于安全問題,一位來自陜西的民宿消費者表示,國內大多數鄉村民宿距離醫療急救資源較遠,民宿經營人員缺少急救知識,建議配置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加強從業人員急救培訓。
安全是民宿的“生命線”,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安全問題。
隨著民宿產業的發展,功能不斷拓展,民宿早已不再是單純的住宿產品,越來越多的民宿開始成為公司團建、會議和聚會的首選,也為民宿服務水平帶來了考驗。
來自浙江的盛女士從2017年至今已體驗過上百家民宿,在民宿中組織過多場活動。在她看來,民宿的人員配比不如酒店規范,接待能力有限,當消費者達到一定規模,就會存在服務質量下降問題,如不好停車、上菜速度慢等,影響消費體驗。
除了團建活動帶來的服務考驗,日常經營中民宿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同樣存在問題。周女士正在通過發放問卷和實地考察的形式開展北京周邊民宿調研工作,座談會上她基于親身體驗和調研分析,認為“服務”仍是民宿的一個“槽點”,管家服務意識不足,服務態度有待改善,服務水平仍需提升。
參加座談會的民宿消費者均認可消費需求的多樣性,表示民宿應該是差異化的,是有自己特色的。
“之所以選擇民宿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酒店就是想體驗當地特色”,來自江蘇的芮女士表示。
既是民宿經營者也是消費者的青島耿先生認為民宿一定要有差異化,找到自己的特色并不斷學習如何彰顯和展示自己民宿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對于民宿的共同認知,消費者是分群、分層、分地域的。不同地域的民宿有不同的表達,面對不同的消費者也應該有不同的服務、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功能。”張曉軍會長說。對于消費者提到的“寵物民宿”、“劇本殺民宿”,張曉軍會長表示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從去年開始就有意識地根據消費者的不同訴求引導研學民宿、紅色民宿、親子民宿、寵物民宿、康養民宿、美食民宿等多種主題民宿的建設。
張曉軍會長認為“基于主人文化的特色打造和共享,然后再為客人提供特定的服務,才是好民宿。”
消費者如何辨別好民宿?
范先生是來自云南的商旅人士,體驗過很多地方的民宿,他表示經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該如何挑選民宿,怎樣辨別什么樣的民宿是好民宿?又該如何預訂?希望行業協會可以開展相關認證,為消費者選擇提供參考。
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正在開展主題民宿社團標準制定工作,并計劃開展相關認證,為消費者選擇民宿提供行業參考。同時將嘗試構建回饋消費者的系統做法,建立“黑衣人”制度,產生民宿服務質量監督員,通過“黑衣人”制度來監督民宿服務,反饋民宿問題,幫助個體民宿改善業績,助力民宿行業服務水平提高。
本次座談會還就寵物民宿清潔、強化民宿社交屬性、加強品牌打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了交流和探討。座談會強化了與會民宿經營服務意識,搭建了民宿生產與消費的溝通橋梁,為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營養。張曉軍會長表示,為消費者服務是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的宗旨。分會還會分地區、分主題、分群體召開不同形式、內容的座談會。